滴滴亏损很正常,当初补贴大战,一次我打滴滴穿越一个杭州城,价格是39元。而当时,开滴滴是特牛叉的职业,每天就靠刷刷单,月入几万不是梦。
但这种烧钱模式,不亏才怪。后来,滴滴快的合并,再后来,滴滴收购了优步中国,本来,滴滴也认为,一家独大,自己好日子肯定就来了,结果,各个地方针对网约车的新政出台,这一下把滴滴彻底打懵了。
滴滴平台从不遵守各地的法律法规!网约车继续给无资质的私家车派单。是最大的黑车平台,谁给他的权力;这头忽悠司机去非法营运,那头骗乘客去坐无资质的私家车,他从中间抽成,他的抽成比出租车份子钱还多,出了事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非法经营这种见不得人的下三滥勾当,
有人竟然管他们叫企业家…政府还说他创新共享经济,滴滴黑车的到来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损失!没人保护不知死了多少回!不要相关手续大家都可做网约车拉谁?全死,只有平台获利!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为了获得顾客,网约车经常会给顾客一定的优惠,这个也是营运成本。 还有技术,团队,营运,广告,税收等很多一大堆成本的。运营一个公司没有很容易的. 大家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下。譬如说我们20块钱买一个杯子, 其实制造一个杯子的成本价可能只有1块钱。
滴滴在亏损?这个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吧,他们只是开发了一款app做推广了,车不用买,保险也不用交,人也不用请,不用给司机买五险一金,只是需要打广告推广,给补贴往里砸钱,加入的司机越多给滴滴公司挣的也就越多,怎么会成在亏损的情况呢。
滴滴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往里面砸的钱确实是多,但后来收购了快滴一些公司后就一家独大了,抽成也越来越高,司机端和乘客端显示的金额都不等,这样让滴滴的口碑一下就骂名满天,这下好了美团打车出来了,滴滴不会一家独大了,新一轮的价格战又来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在创业创新热潮的鼓舞下,催生出很多似是而非的商业模式,某种意义上讲,滴滴打车就是其中一个,自从其终止烧钱模式,开始向司机每单抽成20%收费,直接导致了司机和用户的大规模流失,原来设想的商业模式开始收到质疑。
面对着几轮投资人的压力,滴滴肯定不想就此消失,不得已之下,从今年8月18日开始,滴滴开始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取消之前对司机端收取的每单20%抽成,改为每单收取0.5元,外加1.77%管理费。
滴滴方面表示,经过此次调整后,车主的收入与之前相比并无变化。部分城市车主的收入还会随着司乘计价的分离而有所提高,大约可提高10%-18%。但好像这样并没有多明显的效果,这就像买东西一样,一旦被一个商店伤过一次,就会在内心留下很深的印记,较长时间内都会厌恶它,唯恐避之而不及。
外国做企业是产品创新,从最开始产品不停更新就能一直保持毛利,所以可以百花齐放,大家都赚钱。中国做企业是在搞模式创新,烧钱做成行业垄断,然后上市套现,创始人和投资人数钱到手软。互联网企业就是烧钱做大才能盈利,一将功成万骨枯!
模式不落后+行业独大就能盈利!现在是行业独大了,只是模式没有比别的出行方式显出优势性。模式还要调整,所以滴滴在继续融资!等到那天出行方式也优于出租和自驾,模式也足够优势的时候就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