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专家在麦田里查看害虫三农品种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针对近期陕西宝鸡部分农田频发的蛴螬、金针虫为害麦苗情况,杨凌示范区科协、杨凌示范区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专家、小麦栽培专家以及宝鸡农业科学院等成立专家组,就渭北旱塬麦田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及突发地下害虫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
部分麦田缺苗断垄严重,多年罕见
在宝鸡凤翔县田家庄镇寺头村,记者看到,一些麦田由于蛴螬虫害严重,麦苗零零散散的出现枯黄枯死现象,田间缺苗断垄。记者在麦苗枯死的地方发现,只要用手捏住枯黄的麦苗往上提,就会发现麦苗的茎部和根系之间已经断开,刨开麦苗枯黄地方的土,几乎都会发现这种害虫。
凤翔县城关镇火星村种有小麦5000余亩,绝大多数麦田缺苗断垅现象不严重,缺苗率在10%以下,或者3%至5%之间。但有个别田块缺苗断垅较严重,缺苗率在20%左右,全村已翻耕重播麦田20余亩,约占全村小麦种植面积的0.4%。
凤翔县柳林镇塬村相对普遍发生较重,但绝大部分田块缺苗率在10%以下,个别田块缺苗率可达30%至40%,也看到了一块大约2亩左右的麦田已翻耕重播。
咸阳武功县武功镇西塬凉马村、洛阳村、聂村、新寨村和古凤村,贞元镇颜西庄和代家社区南留村等7个点,基本苗在14~28万亩,叶龄在0.5~2.5之间,播种适期偏晚,地下害虫在播种偏深的田块有轻度发生,危害程度也较轻,麦田杂草基数比较高,调查点中缺苗断垄相对较少。
专家组表示,近期麦田出现的缺苗断垄现象实属罕见,特别是在关中西部地区,近30余年很罕见,应引起各级政府和村民的高度重视。
各地防治对策,因地而异
针对部分麦田出现的缺苗断垄现象,专家认为应从长远和眼前两个方面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从长远来讲,小麦缺苗断垄现象的预防是小麦生产中首先应该抓好的基础一关。引起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一是地下害虫,包括蛴螬和金针虫,二是播种深度过深。而地下害虫是小麦生产中常发灾害性害虫,播种深度是每年播种时都要面临的问题。所以,首先应加大地下害虫防治和小麦规范播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普及是今后一个长期的任务。在普遍宣传培训的基础上,首先一定要做好小麦播种时的种子药剂处理,这是防治地下害虫危害最关键、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农民也要掌握小麦适宜播种深度。
从目前来看,专家建议,对缺苗率50%以上的田块抓紧时间重播,由于土壤墒情好,重播时不用翻耕,直接用播种机在原来苗子的基础上播种,播种量为每亩10。缺苗率在10%至50%的田块,宜采取人工补种方式在缺苗断垄处点播。缺苗率在10%以下的田块,由于地下害虫即将潜入土壤深层进入越冬状态,暂时可以不防,估计对产量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必须注意,补种及重播的种子必须进行药剂处理,处理方法为:每100斤种子,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斤,现将要用8-10斤清水稀释后均匀喷拌到种子上,待种子将药液充分吸收后即可播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张睿说,今年普遍出现这种问题原因主要是由于今年雨量充沛,小麦播期普遍偏早、近期温湿度适宜,加之部分播种过深,导致部分区域地下害虫严重,造成小麦幼苗枯死,严重的出现缺苗断垄。现场,专家建议,受害严重的麦田,应抓紧时间补种,确保明年小麦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