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出现这些硬伤,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编辑基本功不过关。他们或知识贫乏,对所编内容似懂非懂,似是而非;或对一些基础知识一知半解,又不认真审核,还耻于下问;或者轻信作者,毫不存疑。
其二,校对水平低下。时下一些媒体有一种倾向:重编辑,轻校对。认为编辑是"顶梁柱",校对属"跑龙套"。因而,把一些文字水平不高知识能力欠缺的人安排到校对岗位。有些人是"强打鸭子上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一些差错,根本校不出来。
其三,审稿把关不严。稿件要经过三审,但在有的报社往往形同虚设。作为把关人,有的虽然看,也只是走马观花;有的浮躁,只看个标题;有的图省事,托人代看。如此这般,一些硬伤就轻而易举地溜走了。
可见,报纸杂志要治硬伤,还要从治人着手:强化对采编人员的基本功培训,配备强有力的校对人员,严格执行三审制。提醒总编辑须重视编校,重视业务。你把治理差错看得重,读者才会把你的报纸杂志看得重。让硬伤少些,少些,再少些!不然的话,报纸杂志"满纸荒唐文""遍体鳞伤",谁还有耐心去看?
山西 吕企才